人才培养方案
·
二〇二一年八月十日(修订)
2.专业代码
0431—4
二、入学要求
初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3年制(2.5 + 0.5)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类(代码) |
对应行业 |
职业类别 (代码) |
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执业资格证书 |
|
交 通 类 |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0431) |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服务等 |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员 (4—02—01—07) |
行车管理 运营调度 客运服务 票务管理 机电设备管理 |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员四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市域快速轨道系统、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等)企业就业,适应站务、乘务类岗位群(如站务员、客运值班员、信号楼值班员、行车值班员、电客车司机等)工作,胜任乘客服务、票务服务、车站行车作业、列车驾驶、站务应急处置作业等工作任务,具有遵章守纪的工作态度、岗位责任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和安全风险防控意识,按照企业劳动纪律、作业纪律及作业标准化程序进行现场安全操作的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指标 |
具体要求 |
政治思想素质 |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自觉维护祖国的荣誉、独立、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具有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终生学习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
文化素质 |
具有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知识面宽,自学能力强;能用得体的语言、文字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意愿,具有社交能力和礼仪知识;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
身体素质 |
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岗位对体质的要求;思路开阔、敏捷,善于处理突发问题。具有环境保护与职业健康管理意识。 |
心理素质 |
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奋发进取;具有公共安全与安全管理意识。 |
职业素质 |
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管理规定;诚实守信,严谨务实,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和抗挫折能力;具有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和节能的意识;树立安全至上、质量第一的理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
2.职业能力要求
指标 |
具体要求 |
乘客服务 |
1. 能读懂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服务工作标准,与值班员、值班站长进行专业沟通,明确车站乘客服务工作内容及要求。 2. 能与乘客进行有效沟通,获取、领会和理解乘客需求,准备乘客服务备品和工具。 3. 能按照车站乘客服务工作标准及乘客事务处理指引手册的要求,在规定时问内完成乘客事务处理,填写相关台账。 4. 能按照车站运作手册和乘客事务处理管理办法要求,总结分析乘客服务的质量,填写工作记录。 5. 能归纳总结乘客服务技巧,分析乘客服务工作的不足之处,制定针对性改进指施。 6. 能遵守职业道德,养成岗位责任意识、主动服务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等职业素养。 |
票务服务 |
1. 能读懂岗位说明书,明确车站票务服务工作内容及要求。 2. 能与值班站长和站务员等相关人员进行专业沟通,确定车站票务服务的工作流程与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准备备品及工具。 3.能按车站票务服务工作的程序文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车站票务服务工作,并填写票务报表及台账。 4. 能按车站票务运作有关规定和票务稽查管理办法的要求审核报表,并填写自检和处理结果等信息,交付值班站长检查。 5. 能对票务服务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工作流程提出改进建议。 6. 能遵守职业道德,养成主动服务意识、成本意识和票务收益安全意识等职业素养。 |
车站行车作业 |
1.能读懂岗位说明书,明确车站行车作业工作内容及要求。 2. 能与值班站长和站务员等相关人员进行专业沟通,确定车站接发列车、施工请销点及相关设备异常和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 3. 能按作业程序文件要求,在规定时问内完成车站行车作业,并填写相应的行车台账。 4. 能按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质量管理办法、行车组织规则、车站运作手册的要求落实呼唤应答程序,做好自控、互控、他控,发现异常及时向行车调度员及值班站长反馈,并根据行车安全事故(事件)调查处理相关规定完成事件分析报告。 5. 能对行车作业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工作流程提出改进建议。 6. 能养成遵章守纪的工作态度,以及岗位责任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和安全风险防控意识等职业素养。 |
站务应急处置作业 |
1. 能读懂应急预案,并准确分析突发事件信息,结合预案与信息,明确站务应急处置作业的内容和要求。 2.能与站务员、值班员等相关岗位人员进行专业沟通,成立应急处置小组,确定分工安排 3.能根据企业应急预案、事故类型和发生点,结合各岗位现场实际环境,在规定时间内,正确选择、检查和使用应急工具、材料与设备,并操作相应车站设备。 4. 能依据运营事故处理规则等相关规定,对应急处置过程进行监控、记录,并保护现场。 5. 能按照企业的要求做好车站恢复工作,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工作流程提出改进建议。 6. 能养成遵章守纪、爱护设备设施的工作态度,以及安全风险防控意识、岗位责任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等职业素养。 |
六、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
课程名称 |
教学目标 |
主要教学内容 |
参考学时 |
|
1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让学生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认识,逐步形成对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自信和自觉。 |
1.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目标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总体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 4.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
18 |
2 |
劳动教育 |
通过对劳动自身的认知,引导学生理解劳动创造历史、创造美好生活、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的道理;体察认识劳动不分贵贱,尊重普通劳动者;树牢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引导学生能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并能在劳动过程中具有劳动热情和创造情怀。 |
1.历史的真相。 2.璀璨的星空。 3.幸福不会从天而降。 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18 |
3 |
思想政治(一)德育(第一册)道德法律与人生 |
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倾向、理想信念、思想观念、道德情操以及行为习惯。 |
1.职业伴随人生 2.学习改变命运 3.培养心理健康 4.养成良好品德 5.遵守公共秩序 6.保护合法权益 7.正确看待事物 |
36 |
4 |
思想政治(二)心理健康知识与案例分析 |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
1.健康情绪教育 2.人际关系教育 3.自我意识教育 4.性心理教育 |
32 |
5 |
思想政治(三)哲学与人生 |
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世界运动的规律性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从主客观条件出发,正确进行人生选择,增强自信自强的意识,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
1.哲学是什么 2.思想方法 3.人性的真相 4.神话有悲剧 5.苏格拉底 6,存在主义 7.荒谬之超越 8.中国哲学的起源与特质 9.道家的智慧 10.教育与自我 11.文化的视野 |
30 |
6 |
生态文明教育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生态学理论,培养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对生态文明的内涵、定位进行理性分析﹐同时让学生认识把生态问题上升到文明层面上的具体内涵。 |
1.时代呼唤生态文明。 2.保护土地资源。 3.水环境问题与治理。 4.保护大气环境。 5.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
30 |
7 |
思想政治(四)德育(第三册)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
培养职业道德意识,增强法律意识,养成心理健康意识,学会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来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培养文化自信,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
1. 文明礼仪、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法律等知识。 2. 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及心理调适的方法。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 4.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常用方法。 5.经济与形势常识,社会生活常识; 6.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知识。 |
26 |
8 |
语文 |
学生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及语文综合实践等活动,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几个方面都获得持续发展,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涵养职业精神,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支撑。 |
1.语感与语言习得。 2.中外文学作品选读。 3.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4.古代诗文选读。 5.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选读。 6.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选读。 7.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8.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9.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 10.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 11.微写作。 12.科普作品选读。 13.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14.古代科技著述选读。 15.中外文学作品研读。 |
150 |
9 |
数学 |
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
1.集合、不等式。 2.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 3.直线与圆的方程、简单几何体。 概率与统计初步。 |
72 |
10 |
历史 |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
1.中国历史,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 2.世界历史,内容包括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 3.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和历史上的著名工匠。 |
78 |
11 |
数字技术应用 |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及应用领域、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中的数制与字符编码、计算机病毒、局域网和inter应用,熟悉windows7系统的操作,并能够熟练的运用word、excel、ppt办公软件 |
1.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2.Windows7系统使用 3.Office办公应用 (1)Word文档格式调整 (2)Word文档排版 (3)Excel表格样式设置 (4)Excel表格函数应用 (5)Ppt排版及制作 4.局域网的组建 |
72 |
12 |
英语 |
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日常实际需要,以口语学习为切入点,从最简单的日常交际用语起步,创设情景,采用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使用语言,将英语带入生活,让学生大胆的开口说英语,提高英语交流能力。 |
1.语法。 2.口语训练:个人兴趣爱好、问路指路、电话用语、英语歌曲、餐饮用语、求职面试、场景用语(聚会、购物)。 3.读写训练(制作英文名片、设计招募海报、自我介绍、阅读求职信、询问个人信息及提供帮助等)。 |
80 |
13 |
体育与健康 |
培养学生运动参与意识,增强学生体能,提高体育技能;重视身体健康及运动心理的健康,养成终生锻炼的好习惯,增强社会适应,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
1.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2.体能恢复。 3.身体上下肢力量、柔韧性练习。 3.田径类项目(跑、跳)。 4.国家体质测试(8项)。 5.团体拓展游戏。 6.球类项目(篮、羽毛球)。 7.健身操、武术。 8.考核与评价。 |
138 |
14 |
读书与活动 |
促使学生大量阅读书籍,了解多方面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通过读书交流,使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培养深入读书的兴趣,把知识融会贯通起来。 |
1.使用普通话阅读。 2.使用默读方法进行阅读 3.理解分析阅读内容。 4.合作探讨阅读心得。 5.欣赏文学作品。 6.学习多种文学样式。 |
276 |
2. 通用职业素质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教学目标 |
主要教学内容 |
参考学时 |
1 |
自我管理 |
帮助学生了解认识自我的意义、途径和认识自我后的调整;认识角色和管理角色;探索时间管理奥秘,认识到时间管理障碍,学会时间管理;能初识计划管理,进行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能认识情绪和情绪管理,做情绪的主人;能认识心态和心态管理,做一个乐观的人;能了解培养良好习惯的作用,并掌握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能找到自律的起点,增强动力和信心,应对面对诱惑的处理方式;能了解自省的作用和自省的方法;能建立在逆境中成就自我和在成长中完善自我的意识。 |
1.认识真实自我。 2.认清自身角色。 3.走近时间管理。 4.做好计划管理。 5.学会管理情绪。 6.培养良好心态。 7.养成良好习惯。 8.提高自律能力。 9.保存自我反省。 10.不断自我提升。 |
30 |
2 |
自主学习 |
帮助学生了解学习及自主学习的意义,了解动机的内涵,理解影响自主学习动机的因素了解确定目标的意义和基本原则,掌握目标分解的常用方法。能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
1.开启自主学习的旅程。 2.自主学习的基本路径。 3.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4.提升自主学习的效率。 |
26 |
3 |
沟通表达 |
掌握整体感知与关键信息提取,掌握了解作者文本思路与文本结构;了解联想与对话基础知识;掌握因果关系与逻辑推理基础知识;掌握策划、备忘和总结写作要点;了解资讯、声明与推介的文本特征与写作要点;掌握诉求、建议与评论写作要点;掌握随笔、演讲与辩论写作要点,演讲注意事项与规范,辩论注意事项与规范。 |
1.关键词和主题 。 2.解释和合理推论。 3.解释和合理推论。 4.观点与论述。 |
32 |
4 |
团队合作 |
培养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通用职业能力,在意识方面培养学生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职业基本意识;培养具备高效合作的能力,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克服个人能力的不足,可以提高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效率,使目标更容易实现。 |
1.增进自生礼仪修养。 2.敲开人际关系大门。 3.增进和维护人际关系。 4.处理人际关系冲突。 5.保护自己和他人。 6.了解团队合作。 7.融入你的团队。 8.与团队成员高效合作。 9.组建自己的小团队。 10.管理好自己的小团队。 |
30 |
5 |
就业指导与实训 |
让学生了解职业的有关概念、职业生涯设计以及发展、求职就业、劳动合同等有关知识;了解职业道德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相关信息及就业创业的基本知识。具备能进行生涯决策、搜集就业信息、求职面试、正确的处理与同事、领导的关系,适应新环境。 |
1.职业与专业。 2.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 3.职业道德及其行为养成。 4.认识自我和认识职业个性。 5.充分认识就业。 6.求职面试。 7.职业意识的培养。 |
26 |
3. 选择性必修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教学目标 |
主要教学内容 |
参考学时 |
1 |
数学 |
在数学知识学习和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初步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
1.充要条件。 2.三角计算、数列。 3.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复数。 4.排列组合、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统计。 |
21 |
4.专业基础课
课程名称 |
教学目标 |
主要教学内容 |
参考学时 |
|
1 |
形体训练 |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塑造体形,培养学生高雅优美的身体姿态和道德品质,并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形体训练基本理论和常识,初步掌握形体训练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提高职业能力,为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
1. 形体基本理论 2. 形体与舞蹈 3. 形体健美操 |
118 |
2 |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 |
培养学⽣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使学⽣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和⼈际沟通能⼒,陶冶学⽣的职业情操,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站务员站务岗位的礼仪需求,提⾼学⽣的综合职业素养,,⾃觉讲究礼貌礼节,切实做到“全面服务、重点照顾、主动热情、诚恳周到”。培养学⽣良好的职业意识,注重⾃⾝职业形象的塑造,提高自身素养。 |
1.礼仪概述 2.客运服务人员基本礼仪 3.车站客运服务 4.客运服务 5.乘客投诉处理 |
80 |
5.专业核心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教学目标 |
主要教学内容 |
参考学时 |
1 |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
全面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与线路、车辆、车站、供配电系统、信号与通信系统、环境控制系统,以及运营管理和安全。 |
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2.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与线路 3.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4.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 5. 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系统 6.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 7.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控制系统 8.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9.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 |
76 |
2 |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 |
能够胜任客流组织相关工作,并严格遵守企业客运安全管理规定、客运组织管理制度或实施细则,养成领导责任意识、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持续改进能力。 |
1.客流组织基础知识 2.车站布局及客流基础知识 3.客流组织方式、方法及要求 4.客流组织实施 5.客流组织效果评估 6.客流组织工作总结撰写 |
196 |
3 |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基础 |
能够胜任车站各种设备故障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并严格执行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行业标准和“6S” 管理规定,具备解决常规性问题的能力,养成爱岗敬业、团队合作、爱护设备等良好的职业素养。 |
1.车站设备基础知识 2.工具的选择与使用 3.车站应急设备的操作,应急预案的熟练掌握 4.车站设备故障应急处理 5.车站设备操作质量检验 6.职业素养的养成 |
80 |
4 |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服务 |
能够胜任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服务工作,并在服务过程中按照乘客服务工作“安全第一、乘客至上”的服务宗旨,养成岗位责任意识、主动服务意识、团队协作意识。能遵守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与礼仪风貌。 |
1.乘客服务基础知识 2.工具的选择与使用 3.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4.车站乘客事务处理 5.乘客服务质量检验与评估 f6.职业素养的养成 |
80 |
5 |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 |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基本理论,学会运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分析和评价方法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综合分析和处理各类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问题的基本能力。 |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系统分析 3.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管理 4.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施工安全管理 5.城市轨道交通消防安全管理 6.城市轨道交通电气安全管理、设备安全管理 7.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置 |
76 |
6 |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 |
能够胜任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行车组织工作,并坚持“集中管理、统一指挥、 逐级负责〞原则,严格遵守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行车组织规则,养成良好的应急反应能力。 |
1.车站行车组织基础知识 2.组织调度命令、运输计划、施工计划执行的准备 3. 度命令、运输计划、施工计划执行的管理 4.行车突发故障及事件的处理组织 5.行车安全事故(事件)的事情经过及分析报告的撰写 |
234 |
7 |
公共场所安检 |
掌握公共场所安检基本知识和设备操作基本技能,包含安检概述、公共场所安检礼仪和相关法律法规、公共场所安检常用设备(安全;公共场所安检员对人身、携带物品等进行安检的专项技能,包含安检员对人身进行安检的专项技能、安检员对携带物品进行安检的专项技能、安检员对车辆的专项安检技能、了解区域安检的专项技能、人身和携带物品安检中常见警情的处置。 |
1. 公共场所安检基础知识 2. 安检设备和操作方法 3. 安检工作现场应急处置 |
80 |
8 |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英语 |
能够在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场景中,能用英语与旅客或同事进行基本沟通,掌握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特殊要求旅客的处理、紧急情况处理、急救场景中的常用英语口语表达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
1.地铁术语 2.地铁客运服务 |
80 |
9 |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心理学 |
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客运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分析法,在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岗位上能熟练地运用其进行客运服务质量以及客运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结合乘客和客运服务人员的心理活动规律,提升轨道交通客运服务技巧。 |
1.心理学概述 2.客运服务心理学 3.乘客心理与服务 4.客运服务人员职业人格与礼仪 5.客运服务人员心理健康 6.客运服务人员工作激励 7.客运服务团队发展建设 |
38 |
10 |
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 |
能够胜任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票务服务工作,并严格执行企业安全操作规程、环保管理制度和 “6s° 管理规定,养成服务意识、成本意识和票务收益安全意识。 |
1.票务服务基础知识 2.工具、材料、设备的管理 3.车站票务服务工作 4.票务数据异常调查、处理 5.票务事故的经过及分析报告的撰写 |
156 |
11 |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
能够胜任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应急处理工作,并严格执行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要求,养成领导责任意识、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持线改进能力。 |
1.应急预案的解读 2.工具、材料、设备的选择与使用,车站应急系统的操作 3.应急处理程序的准备与启动 4.应急预案实施 5.现场应急处理的反馈与应急预案的终止 6.事故处理的评价及反馈 7.职业素养的养成 |
196 |
七、学时安排
3 年学制(2.5+0.5):总周数120 周,其中教学100 周,入学教育2周,教学周学时一般为32学时。
根据所在地区、行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校企合作的需要,可对专业课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做适当调整,调整量不应超过20%。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序号 |
学年 |
一 |
二 |
三 |
总参考学时 |
||||||||||
学期 |
1 |
2 |
3 |
4 |
5 |
6 |
|||||||||
周数 |
理论 |
理实 |
理论 |
理实 |
理论 |
理实 |
理论 |
理实 |
理论 |
理实 |
实训 |
||||
20 |
|
19 |
1 |
20 |
|
19 |
1 |
20 |
|
20 |
|||||
公共课 |
1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读本 |
1 |
|
|
|
|
|
|
|
|
|
跟、顶岗 实习 |
20 |
|
2 |
劳动教育 |
1 |
|
|
|
|
|
|
|
|
|
20 |
|||
3 |
德育(第一册)道德法律与人生 |
2 |
|
|
|
|
|
|
|
|
|
40 |
|||
4 |
心理健康知识与案例分析 |
|
|
2 |
|
|
|
|
|
|
|
38 |
|||
5 |
哲学与人生 |
|
|
|
|
2 |
|
|
|
|
|
40 |
|||
6 |
生态文明教育 |
|
|
|
|
2 |
|
|
|
|
|
40 |
|||
7 |
德育(第三册)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
|
|
|
|
|
|
2 |
|
|
|
38 |
|||
8 |
语文 |
4 |
|
4 |
|
|
|
|
|
|
|
156 |
|||
9 |
数学 |
4 |
|
|
|
|
|
|
|
|
|
80 |
|||
10 |
历史 |
|
|
4 |
|
|
|
|
|
|
|
76 |
|||
11 |
数字技术应用 |
|
|
|
|
4 |
|
|
|
|
|
80 |
|||
12 |
英语 |
|
|
|
|
|
|
4 |
|
|
|
76 |
|||
13 |
体育与健康 |
2 |
|
2 |
|
2 |
|
2 |
|
2 |
|
196 |
|||
14 |
读书与活动 |
4 |
|
4 |
|
4 |
|
4 |
|
4 |
|
392 |
|||
通用职业素质课 |
1 |
自我管理 |
2 |
|
|
|
|
|
|
|
|
|
40 |
||
2 |
自主学习 |
2 |
|
|
|
|
|
|
|
|
|
40 |
|||
3 |
沟通表达 |
|
|
2 |
|
|
|
|
|
|
|
38 |
|||
4 |
团队合作 |
|
|
|
|
2 |
|
|
|
|
|
40 |
|||
5 |
就业指导与实训 |
|
|
|
|
|
|
2 |
|
|
|
38 |
|||
专业基础课 |
1 |
形体训练 |
4 |
|
4 |
|
|
|
|
|
|
|
156 |
||
2 |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 |
4 |
|
|
|
|
|
|
|
|
|
80 |
|||
3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2 |
|
|
|
|
|
|
|
4 |
|
120 |
|||
本专业专业课 |
1 |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
|
|
4 |
|
|
|
|
|
|
|
76 |
||
2 |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 |
|
|
|
|
|
|
4 |
|
6 |
|
196 |
|||
3 |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基础 |
|
|
|
|
4 |
|
|
|
|
|
80 |
|||
4 |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服务 |
|
|
|
|
4 |
|
|
|
|
|
80 |
|||
5 |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 |
|
|
4 |
|
|
|
|
|
|
|
76 |
|||
6 |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 |
|
|
|
|
|
|
6 |
|
6 |
|
234 |
|||
7 |
公共场所安检 |
|
|
|
|
4 |
|
|
|
|
|
80 |
|||
8 |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英语 |
|
|
|
|
4 |
|
|
|
|
|
80 |
|||
9 |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心理学 |
|
|
2 |
|
|
|
|
|
|
|
38 |
|||
10 |
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 |
|
|
|
|
|
|
4 |
|
4 |
|
156 |
|||
11 |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
|
|
|
|
|
|
4 |
|
6 |
|
196 |
|||
其它 |
1 |
中级工技能鉴定训练 |
|
|
|
32*1 |
|
|
|
32*1 |
|
|
64 |
||
2 |
专业实习 |
|
|
|
|
|
|
|
|
|
|
|
|||
|
3 |
跟岗实习 |
|
|
|
|
|
|
|
|
|
|
32*10 |
320 |
|
|
4 |
顶岗实习 |
|
|
|
|
|
|
|
|
|
|
32*10 |
320 |
|
每周理论课总学时 |
32 |
32 |
32 |
32 |
32 |
|
|
||||||||
每学期理论课总门数 |
12 |
11 |
10 |
9 |
7 |
|
|
||||||||
|
总计 |
3840 |
|||||||||||||
|
|
|
|
|
|
|
|
|
|
|
|
|
|
|
|
1.师资队伍保障
任课教师应具有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同时具有中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师资结构方面,中、高级披能阶段人才培养的师生比不低于1:20;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 60%以上。在师资能力方面,要求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教师能胜任技能人才培养要求中规定的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并将其转化成一体化课程,组织教学和实施相应的考核评价,实现各层级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其中,培养中级技能人才的教师应具有城市轨道交通站务员、值班员等岗位的实践经验;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教师应具有城市轨道交通值班员、值班站长、车辆基地调度员等岗位的实践经验;培养技师技能人才的教师应具有行车调度员、站长助理等岗位的实践经验生师比20:1,双师比不低于60%,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每年不低于30天。
2.教学设施保障
校内教学场地和设备设施应按培养要求中规定的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实施要求进行配置具体如下:
1.实施“乘客服务”“票务服务”“站务应急处置作业”“客流组织”“车务应急处理”“班组管理”“车站专项活动策划与组织”“车站运作管理〞 等典型工作任务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学习工作站,应配置模拟车控室、模拟票亭、自动售票机、自动检票机、站台门客室门联控系统、三维车站、消防器材和多媒体教学系统等设备设施。
2.实施“车站行车作业”“车站行车组织”“车辆基地行车组织”“行车调度,等典型工作任务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调度学习工作站,应配置模拟调度沙盘、模拟调度台、信号灯、信号旗、LOW 操作系统、实物道岔和多媒体教学系统等设备设施。
3. 实施“班组管理”“车站专项活动策划与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服务人员工作指导与技术培训”等典型工作任务的综合仿真学习工作站,应配置计算机、大小白板、绘图工具和多媒体教学系统等设备设施。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学习工作站、运营调度学习工作站、列车驾驶学习工作站建议按照每个工位6人学习与工作的配置标准进行设备设施的配备,综合仿真学习工作站按照每个工位1人学习与工作的配置标准进行设备设施的配备。
3.教学资源保障
(1)教材选用
序号 |
书名 |
出版社 |
1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人民出版社 |
2 |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3 |
德育(第一册)—道德法律与人生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4 |
心理健康知识与案例分析 |
江苏大学出版社 |
5 |
哲学与人生 |
高等教育出版社 G 高等教育 |
6 |
贵州省生态文明教育读本 |
贵州科技出版社 |
7 |
德育(第三册)—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8 |
应用文写作 |
中国铁道出版社 |
9 |
数学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10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江苏大学出版社 |
11 |
英语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2 |
自我管理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13 |
自主学习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14 |
理解与表达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15 |
交往与合作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16 |
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17 |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18 |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19 |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20 |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基础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21 |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服务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22 |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23
|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24 |
公共场所安检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25 |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英语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26 |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心理学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27 |
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28 |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2)图书资源和数字资源
序号 |
名称 |
配置要求 |
1 |
图书资料 |
纸质图书(5.992万册)、电子图书(5000G) |
2 |
数字化教学资源 |
学院建有智慧校园平台,能进行网上教学和学习,现有资源课程知识点3265个。 |
4.教学质量管理保障
本专业设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机构,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对于日常教学管理,应建立有效支特工学结合课程教学组织实施的管理制度,包括学籍管理、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师资队伍管理、教学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对于校内实践教学管理,应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学习工作站等管理制度,包括确立工作规范、教师职责、学生行为规范和工具、耗材、设备、设施等管理规定。对于校外实践教学管理,应建立阶段性生产实践实训基地、企业学习性岗位等管理制度,包括确定阶段性生产实践实训基地、企业学习性岗位的设置条件,以及校企双方各自的合作管理职责等。
十、毕业要求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遵纪守法、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热爱劳动,具有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
3.所修课程(包括实践教学环节)的成绩全部合格。
4.交清所有学期的费用。
5.取得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员(站务员)四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十一、附录
1.编制依据:
1.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的重要批示(2014年6月)
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2018年9月)
3.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2019年3月)
4.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21年4月13日)
5.孙春兰副总理关于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要讲话(2019年5月)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7.《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年1月)
9.《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
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
11.《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
1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
1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1.10.12)
14.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
15.《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15.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
16.《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教职成(2016)3号)
17.《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
18.《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19.《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黔府办发(2013)48号)
20.《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
21.《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9年职业院校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黔教职成发(2019)53号)
22.《中等职业教育新旧专业对照表》
23.《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
2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25.《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及一体化课程规范(试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2.人才培养方案变更审批表
贵州铁路技师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变更审批表 |
||||||||||
教研组: 专业: 年级: 变更学期: 申请日期: |
||||||||||
原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设情况 |
变更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设情况 |
变更类型 |
||||||||
课程名称 |
开设学期 |
学分 |
学时 |
周学时 |
课程名称 |
开设学期 |
学分 |
学时 |
周学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变更原因 |
|
|||||||||
教研组意见 |
教研室负责人签字(盖章): |
|||||||||
教学管理部审核 |
教学管理部负责人签字(盖章): |
|||||||||
主管校领导意见 |
负责人签字(盖章): |
|||||||||
注:1.本表审批后一式三份,学生所在教研室、开课教研室、教务科各留存一份。 |
||||||||||
2.变更类型一栏填写:“增设”、“取消”、“变更学期”、“增加学时”、“减少学时”等。 |